近日,一起奔驰车主与4S店的纠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一名车主在4S店进行汽车装饰服务后,发现新车表面出现多处刮痕,质疑系洗车环节操作不当所致。令人意外的是,店家后续仅通过微信发送十元红包作为补偿,车主愤而表示这是“奇耻大辱”,并将事件经过发布至网络平台,迅速点燃公众对汽车售后服务的讨论。
事件起源于车主在4S店购买新车后,选择店内提供的汽车装饰服务,包括洗车、贴膜等项目。服务完成后,车主在检查车辆时发现引擎盖和车门部位出现细微划痕,经专业鉴定确认为洗车工具使用不当造成的表面损伤。车主随即向4S店提出投诉,要求合理解释与赔偿。
4S店初期回应承认洗车环节可能存在疏忽,但仅提议赠送一次免费保养作为补偿。在车主坚持要求现金赔偿后,店家竟通过微信转账十元红包,并附言“聊表心意”。这一举动彻底激怒车主,他在社交媒体发文称:“新车受损已令人心痛,十元补偿更是对消费者的侮辱!”
该事件迅速发酵,网友纷纷留言支持车主维权。法律专家指出,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,应当承担修理、重作、更换或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。十元补偿显然与车辆实际修复费用相去甚远,涉嫌敷衍塞责。
更深层来看,此事暴露了汽车行业售后服务体系的漏洞:一是部分4S店过度依赖品牌溢价,忽视服务品质;二是消费者维权渠道不畅,常陷于“店大欺客”的困境;三是缺乏统一的服务损伤评估标准,导致纠纷难解。
业内人士建议,消费者在接受汽车装饰服务时应做到三点:服务前详细记录车辆状况,留存影像证据;明确服务内容和责任条款,要求书面承诺;发生纠纷时可通过12315平台或行业调解组织维权。
目前,涉事4S店已发布致歉声明,承诺重新评估车辆损伤并承担修复费用。但这场“十元红包风波”已敲响警钟:在消费升级时代,汽车服务不能仅停留在销售环节,更需建立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品质保障体系。唯有真正尊重消费者权益,才能赢得市场持久信任。